泥砂觀測技術改善研發計畫. (2/2)
點閱:1並列題名:Improvement of Sediment Monitoring Technique (2/2)
作者:林志平, 鐘志忠編著
出版年:2010
出版社:經濟部水利署
出版地:臺北市
格式:PDF,JPG
頁數:208
ISBN:9789860239010
分類:工程學  
附註:主辦機關 : 經濟部水利署 ; 執行單位 : 國立交通大學(防災工程研究中心) 計畫編號: MOEAWRA09700117
內容簡介
颱洪期間之河川含砂濃度是一項重要的水文基本資料,但一般傳統的人工採樣觀測方式,因氣候、交通及安全等因素,缺乏時間解析度,無法掌握主要泥砂運移時機,且時間與人力成本高,積極推動自動化的泥砂觀測技術有其必要性。由於現有商業化儀器量測值易受懸浮質粒徑的影響且(或)其量測範圍太小,無法滿足粒徑隨時間而變化且濃度變化範圍大的環境,加上洪水期間為河川含砂濃度觀測之主要時機,但洪水時之高流速與夾帶之石塊與雜物,容易損壞精密儀器,現有儀器主要的元件置於水面下,不具可維護性,且因儀器昂貴無法兼顧現地監測之空間解析度。為克服上述困難,前期研究提出本土化的時域反射(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, TDR)含砂濃度觀測技術,並建立測試示範站,以評估商業化儀器與自製研發的新方法。該方法相對於傳統人工採樣,具有即時性、自動化及節省作業人力之特性;相較於目前市面上既有之設備(光學、超音波等),則具有經濟、維護性、高濃度觀測、不受粒徑大小影響等特性。
本計畫持續改善TDR含砂濃度觀測技術之量測精度、感測器型式及觀測方法,並蒐集更多資料,俾利持續改進。另本技術擬推廣至實務層面,惟尚須建立測站設置、儀器設備、觀測方式流程、資料處理及維護保養之相關作業程序或標準,並對於該技術更進一步應用於不同水文觀測項目上,提出評估與建議。本年度之量測技術改善成果,包含TDR泥沙濃度量測技術改良定案、相關四座示範測站維護與觀測資料分析、TDR泥沙濃度量測技術整合、全洪程泥沙自動化監測站建置方案評析與建議,以及相關技術或標準文件訂定及教育推廣。後續則建議進行TDR主機溫度效應影響因子確認與主機電子特性改善、持續維護既有示範測站,進而能落實現代化水文站正式建置,推動TDR泥砂濃度量測商業化推廣與修訂,包含TDR硬體系統與相關軟體配套措施,使本技術能完全落實本土化,放眼世界。以及建置水文觀測資料擷取/控制系統中心,整合與管控泥砂濃度、水位與土壤含水量等量測作業與資訊回傳,以掌握水文環境資訊,擴充水文資料供應,促進多元加值應用。